close
臨沂處在哪個地震帶臨沂處在哪個地震帶 郯城-營口地震帶。包括從宿遷至鐵嶺的遼寧、河北、山東、江蘇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區。是我國東部大陸區一條強烈地震活動帶。1668年山東郯城8.5級地震、1969年渤海7.4級地震、1974年海城7.4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地震帶上,據記載,本帶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60餘次。其中7-7.9級地震6次;8級以上地震1次。 沂沭斷裂帶 亦稱“沂沭深大斷裂帶”,是我國地質結構中著名的“郯廬斷裂帶”的延伸,廣義的郯廬斷裂帶的一部分。因大致位於沂河與沭河之間而得名。 沂沭斷裂帶位於郯廬斷裂帶主體的北側,與郯廬斷裂帶主體相連成一線,是一條延伸長、規模大、切割深、活動時間長的復雜斷裂帶。該斷裂帶是山東省區域地質的重要分界線,把山東分為地質上所說的魯東、魯西兩大塊。 沂沭斷裂帶又由昌邑-大店、安丘-莒縣、沂水-湯頭、鄌郚-葛溝四條平行斷裂組成。 沂沭斷裂帶形成於元古代,至今仍在活動,是我國重要的地震帶,山東省兩大地震頻發區(沂沭斷裂帶、聊考斷裂帶)之一。但與郯廬斷裂帶主體相比,未有極強地震記錄。公元1668年的郯城-臨沂大地震,是郯廬斷裂帶主體北端,與本帶相接地區發生的。 處於該斷裂帶范圍內的臨朐-青州地區,是山東省中長期地震預報的高危區。預計可能發生裡氏震級6級,震中烈度VIII度左右的地震。 1969年渤海地震後,李四光在研究渤海地區構造時指出:“郯城—— 長島——遼寧,看來這個斷裂帶的確是在活動,1969年渤海地震就是與郯城斷裂有關。” 1970~1973年,山東省地震辦公室、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和地理研究所共同開展山東地震地質概查,著重對該構造帶的新活動狀況進行瞭研究,並首次在該地震構造帶上圈劃出5個地震危險區段: 臨沂——湯頭一級危險區,郯城和安丘兩個二級危險區,莒縣和濰坊兩個三級危險區。斷裂帶兩側錯開,最大距離有人主張可達740公裡,是世界罕見的大平移斷裂 環太平洋地震帶! 臨沂的郯城縣是營(遼寧營口)九(江西九江)地震帶的中心! 於清康熙年間發生過裡氏8.5級地震!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