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篇描寫地震的作文


汶川地震的作文
昨天還是一片如花似玉的景象.一坐繁榮昌盛的城市.一場突如其來的8.0級大地震毫不留情的摧毀成一望無際的廢墟.數萬人的生命就在那一瞬間一命嗚呼!那美麗的一切突然從天堂變成瞭地獄.地震雖然已經過去瞭,然而地震留下的巨大損失還在延續.。災區人民沒有吃,沒有穿,沒有住.我的心頭不知不覺湧上瞭一股心酸.
地震無情人有情,災害無情,人間有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災難激發瞭全國同胞眾志成城、攜手並肩救死扶傷、戰勝困難、重建和諧生活、重建美好傢園的決心和信心。
在地震爆發後的當天.年過六旬的溫總理.再第一時間內奔赴抗震救災的第一線,他工作的積極.他的溫和.他的善良.時刻打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靈.我們都紛紛伸出瞭援助之手.向災區人民捐上瞭自己的血汗錢.全國各省的人民都積極要求參加救援支隊.冒著生命危險前往災區參加救援工作.
每次聽到電視裡那些被廢墟掩埋在下邊的人們痛苦的呼救聲和看到那些剛出生就沒瞭父母親成瞭孤兒的孩子們.心靈上的疼痛一次又一次的向我襲來,多想幫幫他們這些可憐的孩子.
當我看到一個孩子躺在擔架上,臉被蒙上一條白佈,手緊緊握著,他的父母圍在他身邊,不斷呼喚兒子的乳名.....但是生命卻如此脆弱,這個昨日還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就這樣永遠的離開他最愛的父母.看著看著不知不覺淚水模糊瞭我的雙眼.
地震發生的這一切都時時刻刻牽動著我們的心,在這個陰雨綿綿的季節,為災區人民送上瞭一份溫暖。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個舉動.
2008年的5月12日14點28分.我們永遠也忘不瞭那驚人的一幕.災區人民雖然還沒有完全得到充分的物質待遇.但隻要我們各盡所能,齊心協力,沒有度不過的難關,沒有戰不勝的苦難,中華兒女一直都是不屈不撓的,我還記得溫經理在災區說過的一句話“山可以移動,但動搖不瞭中國人民抗震救災的決心;水可以阻斷,但阻斷不瞭內地同胞和香港同胞的同胞之情。”自從地震發生以來,我國都得到瞭來自世界的幫助,救援仍在繼續.我們真誠而熱衷的靈魂仍在繼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一座理想中的城市會再才展現在我們眼前.
我們沒有太多華麗語言的修飾,也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更沒有感人肺腑的宣揚,卻感動瞭每一個人的靈魂,我不知道在這次地震中,成為孤兒的孩子有多少,無親無故的又有多少,但我隻知道,每一個生命曙光的背後,都有一個令人刻骨銘心的詞語.這個詞語無需用精美的畫筆修飾,卻依然光亮耀眼,那就是愛。我們全國人民的愛.
這次大地震不僅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也是一次愛的奉獻,在樸素的面孔後,曾經跳動著同一旋律的心旋,讓我們為災區盡一份微薄之力,在非常時期,考驗的更是我們的團結一致,地震無情人有情,讓我們共同努力,讓那些災區人民振作起來,帶他們走出那片疼痛哀傷的土地,如幸福之船撐出傷心之河,地震來勢洶洶,但震不住我們牽手的力量的共同的決心!
一起努力..為災區人民獻上寶貴的愛..
就讓我們眾志成城.抗震救災.....

“我的傢鄉四面環山,但是並沒有影響我們的交通,因為這裡建成瞭地鐵,可以通往周邊大城市。在晚上地鐵也照樣運行,它是無人駕駛的,燃料是氫氣,無污染。它開動時,噪音降低到50分貝以下,因此不會影響人們的休息。”

這是重慶新聞國際旅行社志願者屈進17日在進入北川中學後,在廢墟中撿到的一篇題為《暢想2028年的一天》的兩頁作文,該文沒有學生作者名字,隻有老師在作文後面批註的“4·29”字樣,於是他用相機拍下瞭這些帶有稚氣的文字。

前天回到重慶的屈先生一直牽掛這個寫作文的孩子,不知道他(她)是否在這場天災中成功逃脫。他告訴記者,從全文來看,這是不知名的中學生在上個月完成的一篇作文,寫的是中國改革開放50年後,北川縣在孩子們心中的美好景象。

尤其讓屈先生深深難過的是,這個孩子在作文中寫到,“在這裡,還建成瞭直升飛機場,由於客機需要很長一段跑道,所以直升飛機可以方便停降。有瞭機場後,北川的旅遊業發展更加迅速,引來許多國內外遊客…”

屈先生說,他的孩子也在讀初中,估計與寫作文的孩子差不多大。他說,盼望尋找到這個孩子,想自己的孩子與他(她)成為好朋友共同努力學習,為重振四川地震災區一起奮鬥。同時他想告訴這位學生,他要告訴他(她),有13億中國人對抗震救災的巨大援助,20年後你的夢想一定會實現。

汶川:
5月13日上午,筆者在課堂上提議同學們全體起立為四川地震中的死難者默哀一分鐘,並祈願天佑我中華。下課後,有名同學告訴筆者說:他開始聽到地震的消息時,隻是感到震驚,而這次起立默哀,則使他感到瞭悲痛,甚至都要流淚瞭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起立默哀。

《禮記》說:“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面對死難者,內心的同情和哀悼固然重要,但也需要通過一些禮儀形式表達出來,以便給那些災難中的人們以精神的慰藉和鼓勵。此外,哀悼禮儀不僅可以提升悲傷的氛圍,而且還可以感染民眾,並凈化自己的心靈。此外,它還告訴活著的人們:我們僅僅是災難的幸存者,而在此後不可預知的天災人禍中,我們也有可能無法幸免於難!

毫無疑問,災難發生後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搶險救災。但直接參與搶險救災的人畢竟是少數,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默哀和紀念以及捐助活動可能是最好的參與方式。面對四川地震災難,到目前為止,與網絡上轟轟烈烈的紀念活動和社會上如火如荼的捐助活動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似乎還沒有看到或聽說什麼像樣的哀悼活動和紀念儀式。這與中國素有的文明大國和禮儀之邦的美譽有些不符。在這裡,其他一些國傢面對災難時的做法,或許對我們會有些啟迪。

重大災難遠遠超出地區政府及其民眾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災害救助能力,所以國傢必然成為人們的主心骨和救護神。此時,國旗往往成為聯系民眾和國傢的情感紐帶。“9·11”事件發生之後,美國幾乎傢傢掛起國旗、人人緊握國旗。與此同時,全美不但接連幾天降半旗為死難者致哀,而且此後每年的9月11日,也會降半旗以示紀念。2005年“卡特裡娜”颶風造成瞭重大人員傷亡,全美同樣是降半旗哀悼。形式雖然簡單,但“我與美國同在,美國與我同在”的精神蘊含卻不容小覷。

事實上,舉國降半旗哀悼重大災難中的死難者已經成為國際慣例。比如,俄羅斯前總統普京曾下令全俄,為別斯蘭市劫持人質事件和車臣飛機失事中的遇難者降半旗致哀;2004年東南亞海嘯災難中,東南亞各國幾乎無不為死難者降半旗。值得註意的是,為其他國傢重大災難中的死難者降半旗,還有可能演化為一種國際交往禮儀。比如,在東南亞海嘯災難時,美國以及不少歐洲國傢,就曾為死難者降半旗。

當然,更多的哀悼儀式和紀念活動是由民眾自發組織的。2002年9月11日,賓夕法尼亞州的數千名民眾自發聚集在尚克斯維爾的一片野地上,紀念“9·11”事件一周年。年僅11歲的穆利亞爾波爾紮主持瞭紀念儀式,她說:“人們可以通過小的方式來行幫助人類的善舉。即使是一個擁抱,一個親吻,一個微笑或一次揮手,祈禱或者為我們所愛的人默哀,這都會讓人們感到欣慰,紀念我們永難忘懷的愛人。”

是的,小小的哀悼活動或紀念儀式,不僅是普通民眾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最能表達同胞之情和哀悼之意的好方式。希望汶川情況查實之後,政府能通令全國降半旗為死難者致哀。最重要的是,讓我們每個人通過自己的言行來為死難者默哀,並告訴仍在災難中煎熬的人們:無論有多麼大的苦難和艱險,我們都會與你在一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地震知識+ 的頭像
    地震知識+

    地震知識+

    地震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