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蒲松齡閱讀答案 地 震 [蒲松齡]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餘適客①稷下,方與表兄李篤之對燭飲。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眾駭異,不解其故。俄而②幾案擺簸,酒杯傾覆;屋梁椽柱,錯折有聲。相顧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③出。見樓閣房舍,仆而復起;墻傾屋塌之聲,與兒啼女號,喧如鼎沸。人眩暈不能立,坐地上,隨地轉側。河水傾潑丈餘,鴨鳴犬吠滿城中。逾④一時許,始稍定。視街上,則男女裸聚,競相告語,並忘其未衣也。後聞某處井傾仄,不可汲;某傢樓臺南北易向;棲霞山裂;沂水陷穴,廣數畝。此真非常之奇變也。 有邑人婦,夜起溲溺,回則狼銜其子,婦急與狼爭。狼一緩頰,婦奪兒出,攜抱中。狼蹲不去。婦大號,鄰人奔集,狼乃去。婦驚定作喜,指天畫地,述狼銜兒狀,己奪兒狀。良久,忽悟一身未著寸縷,乃奔。此與地震時男女兩忘者,同一情狀也。人之惶急無謀,一何⑤可笑! 【註釋】①客:客居。②俄而:不久。③趨:快走。④逾:超過。⑤一何:多麼。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餘適客稷下( ) ②各疾趨出( ) ③並忘其未衣也( ) ④此真非常之奇變也( ) 2.下列對“相顧失色”的“失”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丟失 B遺忘 C過失過錯 D改變 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俄而②幾案擺簸,酒杯傾覆;屋梁椽柱,錯折有聲 4.作者為什麼要寫“後聞”部分? 推薦答案 1.(看不清加點的是哪個,姑且認為是這些)適:正在;正當時;正 疾:快速、迅速;趨:走、快走、跑 未:沒有;衣:動詞,穿衣 非常:特別,異乎尋常的;不合慣例;不適時宜;突如其來的事變。 2.d 3.俄而:〈書〉不久;一會兒;【表示短時間內發生】;一會兒桌案晃動,酒杯翻到,屋中的房梁椽柱等摩擦晃動發出聲音。 4.具體形象地寫出這場地震是多麼的劇烈,用各處發生的客觀情況來補充描述除瞭主觀感覺到的發生的地震情況 這個是翻譯: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刻,地大震。餘適客稷下,方與表兄李篤之對燭飲,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眾駭異,不解其故。俄而幾案擺酒簸,酒杯傾覆,屋梁椽柱,錯析有聲。相顧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出。見樓閣房舍,仆而復起,墻傾屋塌之聲,與兒啼女號,喧如鼎沸。人眩暈不能立,坐地上,隨地轉側。河水傾潑丈餘,雞鳴犬吠滿城中。一時許,始稍定。視街上,則男女裸聚,竟相舌語,並忘其衣也。後聞某處井傾仄,不可汲;某傢樓臺南北易向;枉霞山裂;沂水陷穴,廣數畝。此真非常之奇變也。” 翻譯 :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點多的時候,發生瞭大地震。我當時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篤之在燈燭下對飲,忽然聽見有打雷一樣的聲音,從東南方向傳來,向西北方向傳去,眾人十分驚異,不知道怎麼回事。不久桌子搖晃,酒杯傾倒,房梁柱子發出斷裂聲。大傢相互看著,臉色大變。過瞭好久,才明白過來是地震瞭,紛紛狂奔出門。隻見外面高樓平房倒而復起,墻倒屋塌之聲和小兒啼哭、婦人哀號之聲交織一起,像開瞭鍋的沸水一樣喧鬧。人們頭暈目眩,站立不穩,撲坐在地上,隨著地面的顛簸而翻滾。河水潑起一丈多高,雞鳴狗叫之聲遍佈全城。大概過瞭一個時辰,才稍微安定下來。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光著身子聚在一起,說不出話來,都忘瞭自己沒穿衣服。後來聽說某個地方的井被震得傾斜,不能打水;某傢的樓臺整個變瞭個方向;棲霞山裂開瞭;沂水陷瞭個大洞,有好幾畝大。這真是非同尋常的奇災異變啊! 還有有些題目的答案:餘=我 失=改變 俄而幾案擺簸,酒杯傾覆,屋梁椽柱,錯折有聲。(不久桌子搖晃,酒杯傾倒,房梁柱子發出斷裂聲。) 作者為什麼要寫“後聞”部分?(說明這次地震的強度之大,影響范圍之廣。)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