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四川為什麼總是發生地震? 在我國,如果按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地震最多的是臺灣,依次為西藏、新疆、雲南和四川。這五個省(區)的地震約占全國地震總數的80%。四川省的地震居全國第五位。 四川省的地震大多分佈在東經104度以西地區,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地震帶(區)上。 (1)鮮水河地震帶。從甘孜縣起,經爐霍、道孚、康定等縣,到瀘定縣南部為止,全帶都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由西北向東南延伸,是四川省地震最多、最強的一條地震帶。該地震帶上曾發生過8次7級和7級以上大地震,最大的一次是1786年康定瀘定間73/4級別地震。 (2)安寧河-則木河地震帶。北起石棉縣,向南經冕寧縣、西昌市轉向東南方向,再經普格縣、寧南縣,到雲南省的巧傢縣止,主要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帶內曾發生6級和7級以上地震3次,最大的兩次是1536年西昌北7.5級地震和1850年西昌普格間7.5級地震,後者造成瞭2萬多人死亡,是四川省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 (3)金沙江地震帶。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風,沿金沙江東側,北起德格縣,經白玉、巴塘兩縣南到得榮縣止,沿南北方向延伸,帶內曾發生過1870年巴塘7.285級地震和1989年巴塘6.7級強震群。 (4)松潘-較場地震帶。主要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風,包括九寨溝、松潘、平武等縣和茂縣的較場等地,帶內曾發生過7級以上地震4次,最大為1933年茂縣疊溪7.5級地震。 (5)龍門山地震帶。從青川縣起,經北川、茂縣、綿竹、汶川、都江堰、大邑、寶興等縣市,到瀘定縣附近為止,呈東北-西南方向展佈,與龍門山脈大體一致,帶內曾發生過6.0-6.9級地震5次,最大地震是1657年汶川6.5級地震。 (6)理塘地震帶。主要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境內,呈西北-東南向展佈,帶內曾發生過1948年理塘7.3級地震。 (7)木裡-鹽源地震區。在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裡縣和鹽源縣境內,向南可延伸到雲南省寧蒗縣,區內曾發生過6.0-6.9級地震5次,最大地震是1976年鹽源、寧蒗間6.7級地震。 (8)名山-馬邊-昭通地震帶。北起名山縣,經峨邊、馬邊、雷波等縣,南到雲南省昭通市的永善、大關等縣,近南北線展佈,帶內曾發生7級和7級以上地震2次,最大為1974年永善7.1級地震。 一是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沖,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導致地震。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映秀地區突然釋放。 二是逆沖、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第一,發震構造是龍門山構造帶中央斷裂帶,在擠壓應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東逆沖運動。第二,這次地震屬於單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東遷移,致使餘震向北東方向擴張。第三,擠壓型逆沖斷層地震在主震之後,應力傳播和釋放過程比較緩慢,可能導致餘震強度較大,持續時間較長。 三是淺源地震。四川特大地震發生在地殼脆—韌性轉換帶,震源深度為10千米—20千米,持續時間較長,因此破壞性巨大。 除上述地震帶(區)以外,四川省的其它一些地區,也曾發生過5級至6級左右的地震,隻不過不那麼集中罷瞭。掌握瞭地震帶的分佈規律,在規劃和建設中就能有的放矢采取防震抗震措施,大大減輕地震災害。 在中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直屬中央政府)的統計,臺灣最大的地震,西藏,新疆,雲南和四川。五省(區)占約80%,占全國地震地震。四川大地震,居全國第五位。 在四川省地震大多分佈在東經104度以西,主要集中在以下地震帶(區)。 (1)鮮水河地震帶。在爐霍,道孚,康定縣,全頻帶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瀘定縣,四川省地震最多,最強地震帶自西北向東南延伸到南部。地震帶發生的8倍以上七條及七地震,最大的1786年康定,瀘定73/4級地震。 (2)安寧河 - 則木河地震帶。北南部石棉縣,冕寧,西昌市轉向東南方向,然後由普格縣,寧南縣,雲南省巧傢縣止,主要分佈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 6和7級地震已經發生帶三次,最大的兩個西昌以北7.5級地震,1536年和1850年之間的7.5級地震,造成超過20000人亡的地震傷亡人數最多的四川省西昌市普格。 (3)金沙江地震帶。環境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沿金沙江,德格縣北部,白,巴塘縣南,到德榮結束,沿南北方向延伸東側,曾有過在樂隊1870年巴塘7.285級地震和1989年巴塘6.7強地震群。 (四),松潘 - 較場地震帶。主要表現在整個風,包括九寨溝,松潘,平武縣,茂縣較場等地,與地震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發生瞭七倍以上,至1933年疊溪7.5級地震。 (5)龍門山地震帶。從青川縣,北川,茂縣,綿竹,汶川,都江堰,大邑,寶興市縣近瀘定縣,東北 - 西南走向分佈大體一致龍門山,樂隊有比6.0-6.9級地震,最大的地震是在1657年汶川6.5級地震。 (六),理塘地震帶。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是西北 - 東南走向的樂隊已經理塘7.3級地震,1948年發生。 (七),木裡 - 鹽源地震區。木裡縣在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向南延伸到雲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已在該地區發生6.0-6.9級地震,1976年鹽源縣,寧蒗的最大的地震,6.7級地震之間。 (8)山 - 馬邊 - 昭通地震帶。永善,大關縣,北部名山,峨邊,馬邊,雷波縣,南到雲南省昭通市,靠近南北線擴展,樂隊發生瞭超過七和七的地震時間,到1974年永善7.1地震。 一,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沖,造成青藏高原地震造成的快速隆升。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青藏高原東部,沿龍門山山向東擠壓剛性塊體遇到四川盆地下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 - 映秀突然釋放。 逆沖,右旋,擠壓斷層地震。第一,發震構造是龍門山斷裂帶的中心,由西南向東北反壓應力下的紅色跑車。其次,地震是單向破裂地震,由西南向東北遷移,致使餘震東北方向擴展。三,擠壓逆沖斷層地震在主震之後,應力傳播和釋放過程比較緩慢,可能導致餘震密度大,持續時間較長。 淺源地震。四川大地震發生在地球的地殼脆 - 韌性轉換帶,震源深度為10公裡-20公裡,持續時間較長,因此破壞性的。除瞭地震帶(區),其他一些地區,四川省發生在約5-6級地震,但少濃無關。就能掌握地震帶的分佈規律,在規劃和建設地震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大大減少瞭地震災害。 |
全站熱搜